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
小学听课记录30篇_小学听课记录
tamoadmin 2024-08-26 人已围观
简介1.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5篇2.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方程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4.小学一年级英语听课记录及评课三篇5.听课记录怎么写小学语文6.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英语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如下:1、教师教学知识内容比较广泛,教学声音洪亮,字迹美观,设计教学内容流程合理。2、教师的表现力不够强烈,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并没有特别感兴趣。3、教学需要用心去领悟,教师
1.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5篇
2.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方程
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4.小学一年级英语听课记录及评课三篇
5.听课记录怎么写小学语文
6.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英语听课记录评语及建议如下:
1、教师教学知识内容比较广泛,教学声音洪亮,字迹美观,设计教学内容流程合理。
2、教师的表现力不够强烈,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并没有特别感兴趣。
3、教学需要用心去领悟,教师教学的声音大小掌握合理,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快速进入新的知识点学习。
4、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对于备课内容的整体了解比较具体,教学的时候,没有出现停顿现象。
5、这堂课,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
6、教师教学内容有专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7、教师能够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8、对待学生要亲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真正走近学生,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和对话。
9、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的少。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只有让学生体验感受,才能切实掌握知识。
10、学生在提问的时候,老师能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不耽误讲课时间,看来教师对时间的把握非常严格。
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5篇
#教案#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听课记录怎么写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过程,说明确点就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即教学意见。
(一)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教学评点是指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取两种形式:
(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记录下来。
(2)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二.做好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一)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思考什么、怎样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
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二)记录要有突出重点。一般来说,记录要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三)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反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以平等商量的语气,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突出的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多谈优点和经验,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快乐成功中成熟;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四)对听课记录评议要进行整理总结,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整理时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和方法等,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篇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1、导入:(8:00)
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连续欣赏几幅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集体学习: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板书花园、宝库
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二《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三《紫藤萝瀑布》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听课反思
教师不必作秀,因为新课程需要教师作出必要的讲解。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两个教学细节我是记忆深刻。其一是选一位同学来读课文,有那么的同学举手想要读一篇课文。但是这位教师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选了,她之所以没有一下子选择课代表来读课文,估讲也是想制造一种气氛──一种大家踊跃举手的感觉。最后仍就选课代表来朗读,而其他同学和老师则一起看着书听课代表读书。就这个教育细节,我有些意见。教师的这种行为里边有虚民主的成分,请一位同学来读整篇课文值得商榷,可以请几位同学分别部分自然段也许更好。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也比较广,可以从刚才举手的同学中挑选一些。虽然是公开课,在考虑阅读效果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教师在出示问题的时候对同学说:这些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提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意)。但是看着上面这三组问题,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学生提出来的。因为作为学生来讲,他们提的问题不会全部涉及到教学的重点,只会部分含概。而且提问的方式也是以询问式居多,他们的提问只不过是想向老师核对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的正如上课教师所讲,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也可以说是一篇美文。女作家宗璞通过“紫藤萝”这一普通的植物抒发自己别样的心情,见景生情。就这篇课文而言,我个人以为可以在解决了生词读音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情的朗读,在读中体悟文章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和别样情怀。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朗朗的。它不应该是某个学生或教师表演朗读技巧的舞台。因为即使有同学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甚至是口吃、甚至是哑巴,但只要他的心灵能与文本对话,能与作者的思想对话。那么,他就能从课文中习得一些感悟和理解,从而真正的为自己将来的人生路提供帮助。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方程
#一年级# 导语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1、关于学生课堂状况:整节课有3位同学睡觉;我听课位置旁边有3位同学的铅笔不到一寸长;学生写字习惯不好,书写时不认真,刚写完就使劲用橡皮胶擦,弄到本子上全是橡胶泥。这些现象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2、关于课时安排。对照上传博客的教学设计方案,显然周老师这堂课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可能是周老师将一个教案分成两节课来上吧?要是这样,我不敢苟同。我还是觉得,老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包括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并做到分课时设计教学方案。因为,如果一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话,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是不相同的。
3、关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抓住规律帮助学生识字。《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周老师这堂课,能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11个字,也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认识“展”字,但未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运网”这2个生字。我觉得,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分别认识这2个字:加一加认识“运”字(“云”字加走字旁),换一换认识“网”字(把“同”换成“网”)。
4、关于课件运用。老师在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似乎有点泛滥。整堂课,像放**似的,一个课件接着一个课件,使人感觉眼花缭乱——这似乎已是当下我们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我觉得,课堂就如散文一样并不是越华丽越好,有时候越是简单朴实才越值得称道。课件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目的是借助其能够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件太过泛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关于课堂板书。我发现,自从学校装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不说电子白板的功能至今还没有得到挖掘使用,就连传统黑板的教学功能也被一些老师渐渐地忽视了。周老师整堂课下来,手不沾粉笔,字不写一个,连课题都没有板书。我还是坚持认为,课堂板书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黑板的中心位置显示并固定下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件演示绝不可以替代教师的板书。因为,一节课当中,教师的课件演示往往像走马灯一样窜过来窜过去,不用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不一定能够记住。
6、关于课堂小结。做事要有头有尾,写文章要有头有尾,上一堂课也应该有头有尾。导入课题是一堂课的“头”,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尾”。课堂小结的作用在于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整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周老师这堂课,无论是从教学设计方案还是从课堂实施情况看,都没有安排课堂小结
2.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三拼音节
加一加:氵+工=江。字谜:工人在水边——江。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2、学习“南”。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3、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2)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谜语: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3.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标准》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乔老师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乔老师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如:判断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断错,乔老师也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提醒学生我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最终统一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车的人。
4.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一、师生问好,激趣导入1、引出机器人
师:今天呢,黄老师给一(1)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呢?(课件出示)
生:机器人!
师:对了,是机器人!第一见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机器人想对我们大家说什么?好吗?
2、倾听机器人的“话”
机器人:我是机器人贝贝,听说大塘小学一(1)班的小朋友学习特别努力、认真,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好,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贝贝的到来!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新课标
1、感知分类
师:学习之前,我们得先陪机器人贝贝买一些学习用具,听说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先让我们和机器人贝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师:我们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齐、美观,因为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就叫做分类。(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类。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8页。
三、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逛了小鹿文具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熊文具店。
这一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它和小鹿文具店有什么不一样?哪位小朋友能来说一说?
生:东西多、乱。
师:好,先让我们来看看小熊文具店到底都有什么文具(课件出示)——那我们该怎样帮助小熊把它的文具店弄得像小鹿一样整齐、美观呢?谁愿意帮忙出个主意?
2、帮一帮
师引导学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归类。
师:那么在摆放这些文具之前,我们得先把这些文具归好类,现在请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筋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好呢?请一位同学来帮一帮小熊。
3、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第1—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内互相交流是怎么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3)汇报交流(每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请2—3组就行了)
(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学生:4辆车是同一类的。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同桌可进行相互交流,使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四、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1、整理马大哈水果店
师:马大哈水果店里有这样一些水果,看得黄老师眼花缭乱的,我们一起来帮帮这位马大哈这些水果整理一下,让它更加美观好么?
生:好(并说出原因)
师:真积极!那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次开动你们的脑筋,用我们刚刚学的分类知识想一想,待会请你来回答。(指明一名学生)
总结出——相同的物品一起。
2、分小组,给平面图形归类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归类?
师:现在同学们手中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再次用我们学的分类方法把他们分好类么?好,请各小组行动起来。分好了之后请派一名代表告诉老师,为什么你要这样分?你是怎样想的?
(总结出这些平面图形是按照形状分类)
3、整理学具盒
(1)师:现在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学具盒整齐吗?如果不整齐,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类的方法把学具盒整理好吗?如果整齐,你能帮帮你身边的同学吗?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五、总结
1、请生回答(表扬:你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孩子,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
2、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懂得了如何摆放东西更为整洁、美观。希望大家今后能够养成整洁、美观摆放东西的好习惯,相信一(1)班的小朋友一定都能做到的,对吗?
生:对。
师:时间过得很快,也到了机器人贝贝和我们说再见的时间了,它刚刚跑到花店里买了四朵鲜花想带回外星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买到的鲜花有郁金香和月季花,花的名字不一样,而且颜色也不一样。怎么样分类搭配摆放才显得漂亮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回去开动脑筋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和后面的老师们说再见!
5.小学一年级听课记录范文
活动过程:一、雨中找春天:
1、导入:
小朋友,你们看,现在外面正“沙沙”地下着春雨。雨中的春天,有许多新的变化,你想知道吗?待会我们就睁大眼睛,去我们的校园里仔细地找找有哪些新的变化,好吗?
2、指导合作观察:
(1)请你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春天的新的变化呢?
(2)老师这儿有好多的红苹果,想要和我们班合作、动作最快的小组、观察得最仔细的小朋友交朋友呢!好。我们出发吧!
老师带领撑着伞分组寻找雨中春天的新变化,注意听取学生的发现,并及时发现表扬爱护花草、观察仔细的小组。
二、说春天:
1、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雨中的春天和平时有好多的不一样呢?
2、下面就请小朋友一个一个小组上来说说你的发现。
3、小朋友一说,老师发现雨中的春天更美了!其实春天啊,它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们生活中,就要这样细心地观察,随时地记录,及时地发现更多的春天的新变化,好吗!
三、分组活动,自由创作春天:
1、是呀,雨中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么快乐。我们想个办法把春天留下来,把这么多的快乐留下来,好吗?
2、你想用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结合指点:画一画、贴一贴、唱一唱、演一演、说一说……等。
3、请小朋友挑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小朋友一块创作春天吧!
分工:画画的在一桌、贴画的一桌、唱歌的一组、背古诗的一组,演一演的一组……。自由准备。
四、展示春天:
唱春天――折纸、舞蹈――展示画、背诵古诗(一定评价语:小百灵、小画家、小诗人)
学生进行评价。
五、延伸:
1、小朋友创作的春天真美啊!你们看,花儿红红的、草儿绿绿的,燕子飞来了,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快乐。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事呢?让它们也快快乐乐地长大。
2、交流
六、小结:
我们班里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护绿小卫士、护花小天使。今天我们在一起,睁大小眼睛去寻找春天,用我们的小手画春天,我们一起演春天唱春天,春天里,真是快乐多多啊!
希望小朋友在课后继续去发现春天,记录春天,爱护春天!去寻找更多的春天的新变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 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 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 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 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 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 练习
1、 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 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 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一年级英语听课记录及评课三篇
#教案# 导语教师听课是一种向优秀教师学习的一种方法,在听课结束后一般都会写一份听课评语。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顾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层次分明。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后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
(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顾小结。
(三)合
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提供给学生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反馈:
生1:讲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
生2:如果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鼓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3、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讨论。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洒脱;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讨论怎么变——变得更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非常有益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非常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尤其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再三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篇二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帮助学生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对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底面=长*宽)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学生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材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学生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4、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用七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小朋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用什么拼成的?拼成这样一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师板书填表)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它表示几个几?(1个7)(师板书)师:拼二只小船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14个)你是怎样想的?(7+7=14)师:哦,是几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那拼3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2)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3)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1)编出7的乘法口诀
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
预设:
生1:一七得七,能解决3×7=或7×3=
生2:二七十四,能解决4×7=或7×4=
……
(2)验证7的乘法口诀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你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
生1: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相加,5个7相加等于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1)7+7+7+7+7=35)
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个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2)5+5+5+5+5+5+5=35)
……
(3)、熟记7的乘法口诀
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
师:同学门,7的乘法口诀比较难记住,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特点、规律,我们就能牢牢把它记住,这些特点、规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小到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
师:这些规律对记住口诀很有帮助,你们记住这这7句口决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生背口诀)
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记,哪句难记一些?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动口,就能熟记口诀,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学都要熟记这些口诀,难道背这口诀还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刚才的话中就包含了两句乘法口诀,还记得吗?
生: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
生: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刚刚找出的规律自己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拓展延伸知识
(1)电脑出示: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
5×7=7×3=7×4=7×6=
7×7=7×2=1×7=4×7=
(2)、应用练习
出示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略)
师:7是个奇特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了难解之缘。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由唐代的贺知章写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生:28,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称7言诗。
(3)出示
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记录怎么写小学语文
#小学英语#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英语听课记录及评课三篇》 供您查阅。
篇一
听课人: 听课地点: 听课时间:第七周星期三 听课目的: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 了解*主任工作的职责, 了解少先队活动情况,了 解小学课堂和课后其他工作情况, 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思想。 学校 课题 My friend 课堂记录 1. 早读:学生齐读上一单元的课文、单词 班级 第一节 学科 执教人 听课意见 早读有助于学生记忆之前学 习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 用。 但个别单词的读音得注意 一 下 , 例 如 book 、 math 、 English 等 利用音像资料进行课程回顾, 生动有趣, 很大程度地提高学 生对之前学过内容的记忆力。 英语
2. 回顾:1)let’s do. 出示课件录像: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short, short, make yourself short.\big, big, make your eyes big.\small, small, make your eyes small.\long, long, make your arms long.\ short, short, make your arms short. 师生一起随录像做动作。 2)let’s guess. a. 老师描述一种动物让学生猜:it’s small. It has two long ears. What is it? (rabbit) b. 老 师 出 示 课 件 图 片 让 学 生 描 述 : describe money 3. 引入: 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有什么特征,再引出新单 词 4. 带读 friend、long hair、short hair,之后让学生描述他的同 桌 5. 再用引入新的单词 thin、strong、quiet,再让学生描 述他的同学 6. let’s find out: 老师先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点让学生找出他 的:my friend is john, he has short hair and bid eyes. He is tall. Who is it? 之后播放录音(课本 P28) ,让学生找出对应 的。 7. play a game: 老师出示了 4 张同学熟知的明星,让他 们分组讨论几分钟,最后让一个同学描述其他同学猜他描述 的是谁? 8. let’s sing: 播放音像(P37) ,sing after it.
形象具体, 非常符合英语初学 者的情况 将 6 个单词分为两个部分来 讲, 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 律, 进行游戏有利于增强学生 的记忆力。但两个游戏相似。 略显单调。 先进行一次老师的口头描述 再播放录音, 能是学生更好地 适应,捕捉朗读内容。 用学生们熟悉的人来引起他 们的兴趣,很管用。 用童真童趣的歌曲来总结这 节课所学的内容, 让人记忆深 刻。
9. Homework: copy the new work four times. describe your friend to your parents. 课题 What’s your forite food? 课堂记录 1. 回顾:1)描述一种食物,让学生猜。 2) 问学生今天上什么课,回顾 do you like it 句型 3)出示蔬菜的,提问学生单词并要求拼读, 纠正个别学生的读音,之后集体朗读。 4)出示肉类的,同样提问学生再集体朗读。 2. 引出:承接之前的回顾,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再自然而然的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听录音, try to think what do Anny and john he for lunch. 3. let’s try:播放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 4. let’s talk:先让学生听录音,试着找出 Sarah 和 Mike 的午 餐,再让学生翻开课本 P29,让学生跟读,反复多次。最后 全班分角色朗读。 5. talk and match: 在这环节,老师进行了一个小游戏,两人 为一小组,每个人有十张写有食物的卡片,互相抽取提问回 答,并使用句型 what do you he for lunch\I he…\what about you。最后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多。 6. look and compare:比较两个句型的不同: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I’d like… What do you he for lunch\I he… 之后再带读这两个句子。 7. summary:总结这节课学的句型 8. 课后: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食物以及其起源,并让学生课 后去寻找一些西方的食物,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 课 后 评 议
篇二
作业的量适中, 符合学生实际 的学习能力。 执教人 罗东 听课意见 通过提问的方式, 很好的检验 了学生是否认真的复习了上 节课所学的内容。
不停地反复, 符合小学生的记 忆规律
合理地使用了道具, 不仅使学 生应用到所学的句型, 同时也 很好地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 单词。 通过对比方便记忆。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其课后自 主学习。
今天我们到梅师附小见习,听取了两位英语教师的课既有共同点,同时又各 有千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两位教师的导入设计了不同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叶老师带领学 生随着童真童趣的音乐对以及生动形象动物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了 回顾。再运用事先准备好的人物进入新内容的学习。罗老师先是和学生 在自由交谈对之前所学的食物单词进行了巩固,接着询问学生午餐吃什么, 引入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的句型。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两位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不同的课件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直观 展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识的训练,形象而直观地突 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英语教学以听、说、读为主的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快 速地记忆单词,进入情景进行对话练习。 三、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内容 两位教师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达到了英语教学口语化的目的。
从熟悉的人物、食物,到日常生活用语,从生活需要出发,使英语知识生活 化,口语化。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说英语的意识,用英语 的能力。 除此之外,两位教师还各自有不同的教学风格。 叶老师的课 1、轻松自如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英语口语流利,给学生创造了良好说的氛围,使学生 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语音,体验英语语音。这一点非常好,值 得我学习。 2、教学扎实 叶老师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活动扎实有效。在新课教学中围绕几个单词 展开扎实有效的训练,以游戏、。歌曲等配合教学,使学生学的很有劲, 也很扎实。 3、安排合理 叶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地安排, 充分考虑了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 力将 6 个单词拆成两部分进行讲解学习。对时间的把握也刚刚好,在布置完 课后作业后,下课铃正好响起。 需要探讨的地方: 1、对学生的发音嘴型需加强指导,一些学生的发音不标准,回答问题时没 有及时纠正。 2、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黑板记下回答的次数,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但直接导致了整个课堂闹哄哄,和某些同学错过老师教学的后果。 3、游戏重复,略显单调。 罗老师的课 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学目标明确,英语口语流利,备课充分,练习方式 新颖。本节课讲解句型 what would you he for dinner,罗老师结合学生的实 际生活(午餐)激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培养学生自信心,达到了学以致 用的目的,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遵循了实用性原则。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课堂氛围较为死板,师生互动比较少 2、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细节,比如:游戏之前没有讲清楚游戏规则致使 学生是很理解 总之,我们的英语教学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学 过程中注意细节的处理和发音的准确性,评价机制要公平竞争,照顾到学生 的自尊心,确定教学目标时以实际运用为出发点,在学中用,用中学。
篇三
UN important like ,并能识别与运用 Yes, I do./No, I don?t.
Do you want to ...?
The UN wants to make peace in the world. b.语言技能目标:能够听懂会说本模块句 型,并能运用这些句子进行日常的对话. 能读懂课文,并能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能 够按要求书写单词和目标语句, 并初步培养学生在及例句的提示下写句子。 c.情感态 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乐学爱学英语,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在日常生活中 运用英语交流。 重 点 重点:能运用 Do you want to ...?句式进行问答,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难点:会用 难点 一般现在时表述某人想作某事,知道 want to 后面要接动词原形。 教 学 录音机,中外有名建筑物,单词卡片,课件,调查表 准备 教 Ⅰ. Warm-up (热身活动) a. Greeting.教师与学生互相问好。 b. 方法策 略 二次备课 一 Sing a song: America, America 播放录音,师生齐唱,大屏幕 通过唱 歌 般现在时 标 学 显示歌词和与歌曲相关的。 c. Ask and answer: Do you 和自由 问 志 环 词 :
like this song?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学生根据 答环节 , always 已 有 经 验 和 自 己 课 前 搜 集 的 资 料 回 答 , 当 学 生 说 出 the UN 调动学 生 often
节 building 时,教师引出新课。 Ⅱ. Presentation (介绍新语言 的学习 兴 usually 项目) a. 呈现, 引出课文 课件出示联合国大厦的, Do 趣,营 造 sometimes 问: you know the UN building?The UN is the United Nations. Do 出学习 英 never 注意: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Today we?ll visit the UN 语 的 氛 主语单三,动 building with Daming and Simon. (板书课题) b. Play the 围,同 时 词 单 三 变 化 tape and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Ⅲ. Practice (练习) a. 操练 帮助教 师 +s/es 主 语
1
“want to”句子 1.Listen again and find the sentences with 了解学 生 非单三,动词 “want to”.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找出含有“want to”的 的知识 储 原形。 让学 句子,划出来。 2. Read the sentences you find. 教师请学生 备,为 学 生 总 结 一 般 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共 3 句), 学生读一句, 大屏幕出示一句。 3. 教 习新知 做 现 在 时 的 各 师问学生: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让学生回答 好 准 备 种句型。 注 Yes, please. 问学生还可以怎样回答,学生会答 Yes,I do. 教师 教师播 放 意 do 及 do 和学生做一个传话游戏。 T: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录音, 学 的 各 种 形 式 building? S1: Yes, please. 或 者 回 答 Yes,I do. ( Turn to 生边听 边 后 动 词 用 原 another student.)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UN building? S2: 结合图 片 形。 Yes, please.这名同学做跟刚才第一个同学相同的事。 S3: ... 4. 理 解 课 课件出示联合国大厦和各国国旗的,说:There are so many 文。 这一 flags in the UN. Many countries are in the UN. The UN wants 环节教 师 to make peace in the world. 5.指读第 3 句带有 want to 的句 引导学 生 子 Do you want to go inside the UN building? 全班齐读齐回 发 现 规 答。 b. 教授新单词 1.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The UN wants to 律,帮 助 make peace in the world.教 peace 的发音,ea 发[i:] 的音,c 学生总 结 发[s] 的音,让学生读(指读,小组读,男女读).问学生还有哪个单 规律, 对 于六年 级 词中 ea 发[i:] 的音。再教 world 的发音,or 发[ 学生来 说 是 必 要 的。他 们 ]的音,注意区分 world 和 word 发音的不同,让学生 已经接 触 了大量 感 读.问学生还有哪个单词中 or 发[ ]的音。六 ( 性 的 句 子,可 以
2
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音标知识,知道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
音,并能归类记忆,联系记忆,所以在教学单词时可以这样处理) 从中发 现 2.讲解 make peace 和 in the world 两个词组。在句中体会其意 规律性 的 思,教师通过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开火车读两个词组。 东西。 而 c. 找出 want to 句式的规律 1.大屏幕出示这 3 句含有 want to 且通过 这 的句子, 观察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之处。 会有学生发现 want to 后 一部分 的 面接动词原型,这时课件闪烁 visit, make, go 三个动词,教师总 教学, 学 结:want to 后面要接动词原型,如 want to play, want to eat. 生下面 写 让学生说几个想做什么事的词组。 2.教师再问:发现 want to 句子也 会 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会找到 The UN wants to make peace in 更准确 the world.中 want 加了 s。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帮助学生总结,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用一般现在时表述想做什么事,动 词也要变成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 Amy wants to go to Beijing. 让学生尝试说两句。 d. Listen and repeat.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学生跟录音读课文。完成课堂活动用书 34 页第 1 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判断是什么问句,可否用 Yes,No 回答, 从文中找到答案,写出答句。学生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全班集 体订正。提醒学生注意,Is the UN building big or small?是一 个选择疑问句,要从 big 和 small 两个中选择一个来回答,而不 能用 Yes,No 回答。 Ⅳ. Production (任务完成) a. 自主运用目 标语句进行口语交际 1.课件出示中外名胜的,教师与一学 生作对话。 T: (Point to the picture of the Great Wall)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S: Yes, I do. I want to want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T: (To the class)He/She wants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教师先做示范,提示学生 wants 的用法。) 2.
3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学生同桌做对话,可以使用教师提供 的,也可使用自己准备的。 3. Report in class. b. 尝 试运用目标语句写句子 Look at the pictures , listen and write sentences.完成课堂活动用书 35 页第 2 题。教师指导学生先听 录音,将人物与地方连起来,再写句子。写句子时要注意人称变 了,want 也要变。作完后集体订正。 c. Make a survey. The Ming The UN Dalian The Summer Palace
Great tombs building forest Wall Amy Sam Daming zoo
调查班内同学想去那里,要使用句型“Where do you want to visit?”回答“I want to visit ...”。做好记录。空的两个格给学生填 其它的想去的地方。然后在班内进行汇报“XXX wants to visit ...” 评出优秀小访员。 Ⅴ. Summary and Homework (小结与作 业) a. Summary: T: What did we learn this class? S: 学会 peace world ,能运用 Do you want to ...?句式进行问答。会 用一般现在时表述某人想作某事, want to 后面要接动词原型。 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用一般现在时表述想做什么事,动 词也要变成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b. 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dialogue fluently. Practise 2 words and 2sentences. Tell your parents about the UN building.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内容参考模板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过程,说明确点就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即教学意见。
(一)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
(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
(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过程、方法策略、板书设计等都记下来,甚至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
(3)实录:把教师从开始讲课到下课结束的整个教学环节、内容、时间、师生双边活动等一点不落的如实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教学评点是指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教材的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等等。写教学评点可以取两种形式:
(1)简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记录下来。
(2)总评:就是对简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二.做好听课记录要注意以下几点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讲和学生发言时,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板书和学生演练时,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练习时,以思考为主等。
(一)听记要分清主次。听课应该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思考什么、怎样思考?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对教师的成功、不足或错误,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
③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
⑤课程建设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⑥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
(二)记录要有突出重点。一般来说,记录要详略得当,简明扼要,对内容要选择,文字要精炼。对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见解也可详细记录,以免遗忘。
(三)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反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教师交谈,以平等商量的语气,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进的地方。对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要把问题讲得太多,应有重点地指出突出的问题,并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多谈优点和经验,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快乐成功中成熟;对有经验的教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还有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听课记录: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秋日私语》的乐曲声中播放秋天的画面,并谈话导入。
2、巩固字词,感知全文
(1)出示课件,巩固字词,我将它们按必须的规律、特点排列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凉爽。让学生用心记住易错字“爽”的笔顺,先写四个小X,再写一个人字托住他.
(2)教师范读全文,让学生听后找找每个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话写出了他对秋雨的印象?并用横线画下来。抽生汇报。
3、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1)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颜色,是课文“浓重的一笔”,因此我将着力点放在了学习第二自然段,层层推进指导学生的读。
如:理解中心词“五彩缤纷”。先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述颜色的词语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把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之后追问…..(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进行潜力培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赏析美句,重点指导。学生先自己练读喜欢的句子。之后抽生个别读,相机指导
(3)学习第三段
(4)学习第四段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5、听课评析
这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地反映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脉络清楚,丰收和快乐两个词语点明了课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