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学文档 教学文档

新课标教案_新课标教案设计步骤

tamoadmin 2024-08-29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课标一年级《j q x》教案,2.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新课标教学教案3.人教新课标《半截蜡烛》教案4.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新课标教案设计6.新课标语文教案太阳7.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

1.新课标一年级《j q x》教案,

2.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新课标教学教案

3.人教新课标《半截蜡烛》教案

4.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

5.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新课标教案设计

6.新课标语文教案太阳

7.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教案_新课标教案设计步骤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情分析:本课用诗歌的编排形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喜欢这种课文。而且,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本课可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感受语言美,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献、奏”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生字。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读课文时要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讲读法。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前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面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设问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庆祝的?

 设问2: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我们刚欢度完祖国妈妈的生

 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并读课题。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

 2、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3、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两个字?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些什么?(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并在小组里交流,展示给小伙伴看)。

 三、识字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有生字的地方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自由读,学生领读,齐读。

 3、出示词语,读准字音。注意“乐”是多音字,读准“欢乐”和“乐曲”。

 4、用各种方法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四、精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划起来,小组讨论,共同商量解决。

 2、小组汇报: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祖国妈妈生日了,大海唱什么歌?鸽子会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把喜欢的句子好好研究一下,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指名读、互评,录音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4、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后四句。

 5、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祖国妈妈生日了,小朋友想送些什么礼物给她?

 六、布置作业

 1、带拼音抄写课文生字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二年级上册第9课

 篇二:二上语文9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堂练习

 篇三:二上语文9

 班级:二( )班 姓名: 评分: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9课

 9 欢庆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yì jié bái huān qìnɡ qí zhì zǔ ɡuó qìnɡ zhù ɡē qǔ huān lè

 ( ) ( )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洁( ) 祖( ) 欢( ) 族( ) 庆( ) 帜( ) 结( ) 组( ) 观( ) 旗( ) 床( ) 织( )

 三、我会填。

 ( )的果实 ( )的旗帜 ( )的鸽子 ( )的乐曲 美好的( ) 美丽的( ) 可爱的( ) 蓝色的( )

 四、填一填。

 1、我国有个民族,我是

 2、“美好的日子”指“祖国妈妈”指,“十三亿孩子”指 。

 五、我会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

 1、飞翔 在 可爱的 小鸟 蓝天上 2、欢庆 人民 生日 祖国的

 班级:二( )班 姓名: 评分:

 9 欢庆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yì jié bái huān qìnɡ qí zhì zǔ ɡuó qìnɡ zhù ɡē qǔ huān lè

 ( ) ( )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洁( ) 祖( ) 欢( ) 族( ) 庆( ) 帜( ) 结( ) 组( ) 观( ) 旗( ) 床( ) 织( )

 三、我会填。

 ( )的果实 ( )的旗帜 ( )的鸽子 ( )的乐曲 美好的( ) 美丽的( ) 可爱的'( ) 蓝色的( )

 四、填一填。

 1、我国有我是族人,我还知道有

 2、“美好的日子”指“祖国妈妈”指,“十三亿孩子”指 。

 五、我会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

 1、飞翔 在 可爱的 小鸟 蓝天上 2、欢庆 人民 生日 祖国的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秋天的图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指名学生发言)

 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3、出示课题,齐读。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图)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读一读。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已了解了什么,最喜爱哪些句子。

 4、再次播放课件,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四、再读理解:

 1、出示,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

 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

 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7、出示课件,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换成挂图)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黄山奇石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或介绍的文字。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棉花姑娘

  一、游戏情境中“燃起”兴趣

 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教师进行自学后检查。

 游戏(栽棉花)巩固生字:

 师:谁有本事喊出“她”的名字,并为她找个朋友,才能亲自将棉花姑娘()带到棉花地里。

 生:兴致勃勃地将自己认识的生字(棉花姑娘)“植到”黑板上去。

 游戏后黑板上顿时呈现了一幅“大片棉花地”的情境图。

 评析:(教师将冷冰冰的识字教学注入蓬勃的生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和心灵,学生积极准备,踊跃参加,感官动了起来,思维阔了起来,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二、语言情境中闪现真情;动情朗读中触发感悟

 情境一:目睹“得病之不幸”

 师:恭喜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培育了这一大片健康的棉花。可是,不幸的事发了(教师在棉花叶上点上蚜虫),看到这些,你在想些什么?

 生1:蚜虫大可恶了,伤害了我们辛辛苦苦种的棉花!

 生2:棉花姑娘生病了,怎么办呀?谁来救救她!

 生3:我想棉花姑娘一定很难受,希望有人能来帮她!

 学生尝试用担心、着急的心情朗读体味第一节。

 评析:(由于黑板上的“棉花地”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当看到它受到伤害时,学生更是感慨万分,自然勾起了他们心底对害的憎恶和对棉花姑娘的心疼怜爱之情,想“她”所所,急“她”所急,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自然能读得自然真实,悟得轻松深刻。)

 随文出示生字“盼”,说记法。

 师:你能读出“盼”的心情吗?(再读第一节)

 评析:(识字朗读,朗读助于理解字义。)

 情境二:体会“求医之艰辛”

 师:盼呀盼呀,棉花姑娘还真盼来了几位在自然界的医生朋友,它们是谁?(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动物)

 师:正在生病发愁的棉花姑娘,此时见到这些医生朋友,她会对它们说些什么来请求帮助吗?

 生1:啄木鸟姐姐,请您给我治病吧!

 师:哦,请人帮助很有礼貌,还用上了“请”和“您”呢!

 生2:燕子阿姨,请您帮帮我,看看得了什么病,好吗?

 生3:我很难受,您能帮我治病吗?

 师:态度多诚恳哪!说话多好有礼貌啊!听听棉花姑娘是怎么请示的,她对它们说:(引读)

 生: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贴出句卡)

 学生自由朗读这句恳请的语句。

 评析:(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紧密相连的,要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中的角色,必须有他们的生活经历做支撑,这一环节既指导了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请求时应注意的事项,真正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棉花姑娘的请求,燕子、啄木鸟答应了吗?

 以指名读、评价、小组合作读等方式朗读2、3两节,诵读中感知不答应的原因。

 情境三:感受“治愈之希望”

 师:两次向益鸟求救,它们都不是医治棉花的医生,帮不上忙,这时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忽然高兴起来了,你猜“她”为什么而高兴?

 生1:棉花姑娘两次请求都失败了,她想这一次应该会成功了吧!

 生2:燕子、啄木鸟都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了,棉花姑娘很伤心,很失望。忽然青蛙来了,她觉得又有希望了,所以她很高兴。

 生3:青蛙是庄稼的“医生”、庄稼的“卫士”,专门保护庄稼,棉花姑娘想:自己也是庄稼,这下青蛙一定能帮她治病,所以她很开心。

 师:于是,好高兴地说(引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再读这句请求的语句,感受其中的兴奋与希望。

 评析:(理解了棉花姑娘的“高兴”之后,再次引导读请求的话,让学生走进课文深处,对于文中的人文内涵将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

 以师生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的形式朗读第四节,指导读出青蛙的亲切与棉花姑娘的高兴。

  三、故事情境中飞扬思绪

 师:学到这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呀?

 生1:我明白了虽然青蛙能保护庄稼,但它不会捉蚜虫。

 生2:我现在知识了燕子专门中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专门捉树干里的害虫。

新课标一年级《j q x》教案,

 教学总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 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

 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卡片、 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

 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例1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 100—(32+540÷18)

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新课标教学教案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应是与时俱进的。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了新课标一年级《j q x》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内容:

声母j、q、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三个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会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拼读,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巩固j、q、x及“下洗衣服鸡”的正确音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教于乐,在儿歌和自我创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创造,学会合作,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j、q、x的发音及韵母的拼读。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认读三拼音节guā guǒ huà huó kua kuò并指出介母是谁。

二、学习声母j及其两拼音ji和三拼音jia。

1.引导: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把母鸡的“鸡”读得短一些,就是声母j的读音。

2.读音。范读、齐读、指名读。

3.认形。

4.看图,编儿歌,记形状。

出示音节ji,自由读,指名读。

读j――ji,注意区分读音的不同。

5.学习三拼音jia。

声母j阿,还特别喜欢同时带上小I弟弟和小a妹妹出去玩,看,他们三个玩得多好啊!

指名读,开火车读。

6.出示jia的四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用jiǎ jià组词。

三、学习声母q x及其音节。

方法同上。

用qíqǐxǐx?à组词。

 四、学习j q x和ü相拼。

1.讲故事。

j q x不但喜欢和i a交朋友,还特别喜欢和小ü交朋友,看,他们在一起时有什么变化?

2.出示

J ju qü qu x xu

3.观察他们在一起有什么变化。

j q x为什么和小ü在一起时,ü上的两点会不见了呢?这里面那还有一个故事那。有一天,小ü正在表演吹泡泡,这时,j q x来了。小ü一见j q x来了,赶紧把泡泡藏起来。J q x见了,说:“小ü小ü你别藏,在藏我们也认识你。因为我们从来不与小u在一起。”一会,j q x刚走,n l来了,小ü又把泡泡吐了出来。

j q x从来不与小u在一起。

小ü见了j q x,泡泡藏嘴里。

小ü见了n和l,泡泡又吹起。

4.教儿歌。

小ü小ü真淘气,见了j q x,泡泡藏嘴里,离开j q x,见了n l又吹起。

5.读音节ju qu xu。开火车读。

6.读带调音节。jǔ qù jú xū qǔ xǔ

7.小组合作学习。

用其中一个音节组词。并用“橘子”说话,指导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说。

8.练习。

老师说音节,学生摆卡片。ju qu xu

五、看图。

1.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先自由说,然后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

2.出示音节词。

借助拼音自由读,指名读,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把生字打乱顺序读。

注意:“服”不在句尾时读二声。

3.用自己喜欢的字组词。

 六、学儿歌。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看,小鸡也带来礼物前来祝贺呢。

读儿歌中音节,在自由读儿歌,指名读,齐读,做动作背。

七、读一读,连一连。

xǐ jī dì yī

地衣洗鸡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声母g、k、h的发音和书写,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读写要领。

九、作业

课后练习读写声母j、q、x以及三拼音。

板书设计:

j、q、x

j ju

qü qu

x xu

xǐ jī dì yī

地 衣 洗 鸡

人教新课标《半截蜡烛》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明确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

 盛名--蹂躏--呵责--

 逆来顺受----迷醉--沉醉--

 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拓展延伸:

 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4.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5、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巩固训练:

 ①完成思考练习二。

 ③课后练习二。

 课后记:本文是翻译作品,在理解时有些难度,在学习是不必面面俱到。

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半截蜡烛》教案

 人教新课标《半截蜡烛》本文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面对危难从容镇定、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半截蜡烛》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前准备

 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新课标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掌握"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略)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2、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教学难点:

 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老山羊把一车送给了小灰兔,把一包菜子送给了小白兔,那它们回家后是怎样做呢?现在我们就到他们的家里看看吧!

 师:请小朋友认真地看动画,边看边想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一)、动画导入,引出新课

 播放动画,然后请小朋友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生:小白兔回家种菜子。小灰兔回家后就不干活了,饿了就吃。

 师:小朋友真会看,那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P117自由地读4----6自然段,体会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读4---6自然段用“——”划出小白兔的做法。用“~~”划出小灰兔的做法。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4---6自然段,并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师:好,谁来读出小白兔是怎样做的,小灰兔又是怎样做的呢?

 2、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了就能找到了。

 出示句子

 1、小白兔把地翻松,种上菜子。小白兔还常常给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2、小灰兔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

 板书: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吃

 师:你能把这两个句子读好吗?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3、 学生读句子。

 师:小朋友,你喜欢哪只小动物呢?为什么?

 生:喜欢小白兔,因为它爱劳动。(喜欢小灰兔,因为它不爱劳动,只会吃老山羊送的。)

 师:是呀!小白兔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它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它爱劳动呢?

 生:我是从“常常”这个词语看出小白兔勤劳的。

 师:那你们知道“常常”是什么意思吗?

 生:“常常”就是“经常”的意思。

 师:它们是不是就这样过日子呢?请小朋友读第7---9自然段,想想过了些日子后,他们又怎样?

 (三)、集体读7---9自然段。

 师:谁知道过了些日子,他们又怎么样呢?

 1、汇报学习结果。

 生:过了些日子,小白兔就向老山羊送,小灰兔就再到老山羊那里要。

 (板书:送 要 )

 师: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读读它们的话吧!

 生:小灰兔奇怪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白兔说:“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2、(课件出示句子)表演读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对话。

 “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师;现在,我想请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读出他们的话。

 3、学生表演读句子。

 4、总结

 是呀!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我们以后也应该向小白兔学习,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过渡:劳动能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还能带给人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资料城,体会一下吧!

 (四)拓展阅读

 认真阅读以下的文章,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五)打写训练

 1、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呢?以后你打算怎样做呢?

 2、你想对小灰兔说些什么?小灰兔听完小白兔的话会怎样做?

 作业

 1、书写生字。

 2、读课文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 小白兔图) 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送)

 (小灰兔图) 吃 (要)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新课标语文教案太阳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当堂准确流畅地背诵。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新课标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枯藤 昏鸦 天涯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二)三分钟演讲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 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

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 ***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五)学习《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题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5.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6. 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朗读诗歌指导:

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

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第三课时

 (一)学习《天净沙·秋思》

1.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2.通过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举几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韵味的图画。

通过想象,描述图景,切忌硬译: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

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业:

改写本曲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二)课堂练习:

阅读

 (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4.本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三)老师点拨: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乐府 体 四言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怀 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

4.本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先写 实 景,然后写 虚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 操 东汉 四言乐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唐朝 五言律诗 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诗 赏花观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元曲 悲秋思乡

 课后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当堂准确流畅地背诵。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

  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第二课时

 一、出示关联词的练习题。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理解课文。1。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2。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四、板书。

 太阳(大火球)

 远

 特点

 大

 热

 动植物的生长

 与地球关系密切

 天气的变化

 人类的生存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年级语文上册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a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

 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