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陈景润的故事_陈景润的故事100字

tamoadmin 2024-08-27 人已围观

简介1.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名言2.读《人民英模陈景润》有感3.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有哪些?4.陈景润和华罗庚两个人有什么故事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有:华罗庚、祖冲之、苏步青、陈景润、高斯。故事具体如下:一、华罗庚华罗庚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年轻时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写了几个麻袋的草稿纸。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

1.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名言

2.读《人民英模陈景润》有感

3.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有哪些?

4.陈景润和华罗庚两个人有什么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_陈景润的故事100字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有:华罗庚、祖冲之、苏步青、陈景润、高斯

故事具体如下:

一、华罗庚

华罗庚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年轻时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写了几个麻袋的草稿纸。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二、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三、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温州平阳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四、陈景润

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

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上的明珠。1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五、高斯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名言

陈景润的老师是谁?

说到陈景润大师,大家都会想到华。其实陈景润的老师是另外一个人。他是王亚南。当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学习时,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知道陈景润将来会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在同学眼里,陈景润是个只知道努力、不修边幅的怪人。陈景润读书的时候没交什么朋友。

陈景润与华

只要一有空,陈景润就会拿着笔和纸去图书馆做计算。后来,一些学生干部向王亚南校长反映,陈景润生活混乱,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日常生活。在王亚南校长的指导下,陈景润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正常起来。毕业后不久,陈景润被北京四中开除。王亚南校长听说陈景润的困境后,请陈景润到厦大来。在王亚南校长的安排下,陈景润在图书馆工作。为了不打扰陈景润的研究工作,陈景润老师王亚南校长向图书馆领导做了一些解释,要求他们不要给陈景润安排太多繁琐的工作。

陈景润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他不仅在图书馆有一席之地,还能随时随地阅读外文书刊。从此,陈景润致力于数学理论的研究。陈景润老师王亚南是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位老师,陈景润非常尊敬他。后来,华发现了陈景润的才能,来到厦大邀请陈景润到中科院工作。得知这个消息后,王亚南总统非常为陈景润高兴。

关于陈景润有什么故事?

关于陈景润的故事很多。通过了解陈景润的故事,可以知道陈景润是一位追求真理的数学家。也就是说,有一天陈景润在吃午饭。他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现自己的头发太长了,于是陈景润辞掉了工作,去理发店理发。当陈景润去理发店时,他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理发。

陈景润

为了剪头发整齐,理发师给每个来理发的人发了一个号码牌。陈景润拿到号牌的时候,竟然是30多。于是,陈景润坐在理发店里,静静等待。时间是如此珍贵,浪费它将是一种遗憾。陈景润匆匆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随后,陈景润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开始背上面的英语单词。陈景润背了一会儿,突然想起来早上看外语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没看懂。陈景润,看看时间,才十二点。当你理发的时候,一定有时间。

于是陈景润去图书馆查单词。谁知陈景润刚走,就轮到陈景润理发了。傅大声叫着陈景润的号牌,可是陈景润人在图书馆,他哪里能听到理发师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陈景润终于明白了不清楚的问题,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图书馆。回理发店的路上,陈景润被路边的外文阅览室吸引住了。陈景润匆匆走进外文阅览室看书。等到他想起去理发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陈景润的老家在哪里?

众所周知,陈景润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时至今日,陈景润的故事依然口耳相传。除此之外,很多书都记载了陈景润的身世,陈景润是哪里人。当我们了解了陈景润的事迹,就可以知道陈景润是哪里人了。就今天的地名而言,陈景润是福州仓山区程门镇楼雷村人。

陈景润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兄弟姐妹很多。陈景润出生后,父母向邻居借米汤喂他。陈景润从小乖巧懂事。父母干农活的时候,陈景润在家照顾弟妹。哥哥放学回来,陈景润求哥哥教他数学。母亲陈景润看他学习努力,就送他去上学。陈景润学习成绩很好。1948年2月,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英学院。后来,陈景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数学系。

从陈景润的学习经历来看,陈景润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福建省就读。陈景润对贫穷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了摆脱饥寒交迫,陈景润一直在努力学习。陈景润工作后,一直攒钱,除了生活上的必要开支,陈景润把剩余的工资全部存入银行。工作后,陈景润一直生活在北京,很少回老家。如今,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很多村落为了迎合现代发展,主动消失了。陈景润的家乡仓山区程门镇楼垒村也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读《人民英模陈景润》有感

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 祖国陈景润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服槛楼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地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有哪些?

读了《人民英模》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数学巨匠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被华罗庚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以惊人的毅力,在数学领域中艰苦卓绝的跋涉。1966年,陈景润患了严重的结合性肺膜炎,有时疼得昏了过去,可醒来又继续演算。天公不负有心人,13年,陈景润终于找到了一条简明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发表成果后,立刻轰动了全世界,“h2”被命名为陈氏定理。陈景润一生中发表论文七十多篇,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与世长辞。

 读了陈景润的故事后,我百感交集。他能为了一个目标执着数十年,这份精神令我对他十分敬佩。像陈景润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如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做了一百多次试验,才获得成功。还有昆虫学家法布尔,他执着地研究昆虫,完成《昆虫记》用了几十年时间。还有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都获得了成功。想想自己,我有些汗颜。记得有一次,我跟随妈妈去爬山,但爬到半山腰,我已筋疲力尽,看着前面数不尽的台阶我想放弃了,赖在台阶上不想走了。这时,妈妈喘着粗气对我说:“想放弃了,山顶的风景很美,你不上去就看不到了哦!”我看了看山下多如牛毛的人群向上移动着,心想:他们不都在坚持吗?为什么我就放弃了呢?忽然,我想起了陈景润的故事,他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攻克数学难题,难道我连爬山这点小困难都克服不了吗?于是,我一咬牙,努力向上爬去,终于爬到了山顶。

 山顶的.风景是那么美,天空是那么蓝,空气是那么新鲜。有高大挺秀的树木,有美丽动人的花朵,还有各种珍奇异兽。山顶上还有一个湖,湖水清澈见底,水中有几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我知道了只有执着,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我一定要向陈景润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好学生!

陈景润和华罗庚两个人有什么故事

1、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

考。

2、数学家鲁道夫的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

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3、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

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

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伽利略质疑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

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

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

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

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5、小欧拉机智改羊圈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

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

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

(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

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

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

样一改,原来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

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

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

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扩展资料: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

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

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

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

年仅63岁。

华罗庚与陈景润的故事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你写的《堆垒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思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扩展资料:

1,华罗庚的个人贡献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2,陈景润的个人贡献

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百度百科—华罗庚

百度百科—陈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