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优质范文 优质范文
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_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ysl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_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作文辅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作文辅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2.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有哪些
3.如何练习写作
4.作文教学写作思维训练
作文辅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语文作文辅导方法有哪些?今天就跟小编来看看吧。
一般主要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辅导孩子学会列提纲、教学安排写作材料、引导孩子及时修改作文、多带孩子体验生活等。具体如下: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时间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地朗读,好段落,精彩的语句要背出来、默出来。
2、辅导孩子学会列提纲
培养孩子在写作前列出提纲,这样可以在写作前规划好作文大致脉络,写作时才可以按照提纲的思路一步步充实文章,让文章更有条理,结构完整。
3、教学安排写作材料
写作文离不开写作材料,写作材料可以一样,但不同的安排有不同的效果:
(1)并列法:即在表现文章中心是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乱空间的位置,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断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采用有详有略的方式并列地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
(2)对比法:即用相互对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恶、美丑,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3)递进法:即围绕一件事以事物本身发展的进程以及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这种方法是我们习作时常用的组材方法。
(4)详略法:即在表现一个中心时,对于几个类似的材料,有详有略地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4、引导孩子及时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是一道重要的工序,不少文人墨客在写作时都需要进行反复修改,甚至在字词上也反复纠结半天。孩子在写作时更是需要如此,通过对初稿进行修改润色,了解自己在写作时的不足,这样在下一次写作时,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问题。
5、多带孩子体验生活
多带孩子体验生活也是提升孩子写作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只有切身体味到了,才能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感而发。同时也要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孩子热爱生活,这都是提高孩子作文的方法。
拓展小知识:作文辅导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一般作文辅导课的内容主要有:
1、写什么——内容辅导
内容的指导,要求内容主要来自生活,教师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社会,学习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学会“留心各样的事情”,文时,启发学生回忆和联想,触发学生的感受,使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2、读什么——读法指导
作文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文笔再好,没有素材都显得干,因此作文辅导课一般会推荐孩子读一些有利于积累素材的书籍。
3、怎么写——写法辅导
写法辅导是作文辅导课的关键,一般是通过仿写、写作练习等方法,训练学生理解题意,分析研究题目的要求和范围;确定中心思想,弄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道理;选择材料,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结构,即布局,将选取的材料分成几个部分,安排写作次序,编写成作文提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想写的意思。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有哪些
1. 写作文的6大要点是什么
作文水平提高仅靠最后几天的突击或是几个作文的强化训练,往往事倍功半。若是能整理一些自己以前的作文,请老师帮助会诊一下,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在哪里,在作文训练时就可以扬长避短了。
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一个相对擅长的表达形式。考试作文提倡写什么像什么,不能“走体”。“四不像”的作文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难以得到认可。长于叙事,不妨寻找恰当的叙述角度;善于抒情,不妨酝酿抒情的由头;攻于阐发议论,不妨挖掘一个巧妙的切入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就成为作文制胜的诀窍之一。
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有的同学是来自农村的,农村的生活场景等深深扎根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若要写,你就不妨从农村生活着手,如果非要赶时髦去写大都市的生活,正如东施效颦,缺乏生活体验,可能漏洞百出。对现实生活有自己深刻独到的体验的,就可以从中撷取素材,不必舍近求远,非要去虚构甚至是胡乱编造那些科幻的东西,不伦不类。有的同学受了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影响,再加上过多的卡通漫画的耳濡目染,使得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喜欢写一些科幻的作品,比如仿写、改写等。不是说不可以,关键是对这种题材你是否熟悉,如果自己比较有把握能驾驭这类题材,也无可非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作文是生编乱造,缺乏根据,出现许多违反科学、不可想象的所谓科幻故事,不仅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反而让人作呕。还有的同学为了赶时髦,追求一些新鲜的且自己并不熟悉的话题,看到别人写男女交往,他也写男女交往,只不过是从阅读的文章中嫁接而来的一些东西。新意并不仅在新鲜的话题,还在于自己的独特感受。自己对这一题材没有自己的感受,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2. 作文的六大要素是什么作文六要素:
1、时间(事情发生的时间)
2、地点(事情发生的地点)
3、人物(事情发生中的人物)
4、起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5、经过(事情发生的经过)
6、结果(事情发生后的结果)
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扩展资料
一、作文正文的写法
1、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二、作文结尾的写法
1、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重复主题句: 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5、引用名人名言、谚语、常用习语结尾。
3. 写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要素一般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常用修辞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无知: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增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想,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鲁迅《“友邦惊诧”论》)(间隔反复)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编录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4. 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一般的看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有人认为此提法不妥,一般的记叙文中经常出现时间模糊、地点不明甚至不交代的情况,这时候时间、地点都不是必须存在的,而记叙文依然是记叙文,也并不影响表达效果,那么既然可以去掉那还叫“要素”吗?要素的意思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是少了也可以就不能叫要素.很可惜,现在的中学语文老师一直这么教学生,连人教社的语文教材上也是这么写的,不得不引人深思.第一要素是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记叙文记事六要素,大家千万要记住.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如何练习写作
比喻修辞
一篇文章的优与劣,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上的差距。造成这种语言上的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能否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运用修辞手法来美化语言,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种重要手段。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唐代的散文家李翱在《答王载言书》中也指出:“义虽深,理虽正,词不工者不成文。”意思是说一篇文章,即使立意深刻,道理得当,但如果语言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那也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这些,都说明了修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同一个意思,用不用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试比较以下两种说法的优劣。
(1)革命的高潮将要迅速到来。
(2)革命的高潮将要迅速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望着东方已经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1)句未使用任何修辞手法,虽然也简洁、明白,但缺少文采,索然寡味,没有感染力。而(2)句把即将迅速到来的革命高潮比作看到了桅尖的航船,比作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红日,比作快要成熟的婴儿。生动、形象、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无法抑制的激动、喜悦之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再比较以下一组句子的优劣。
(3)你们青年人很有希望,你们要提高思想觉悟和科学水平,把老一代人没完成的事业接着干下去,一定能超过他们。
(4)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句没有丝毫文采,只有枯燥乏味的说教,很难产生教育人的作用。(4)句用词准确,语言简练,连用了比喻、借代、引用等几种修辞手法,形象有力地表达了对年青一代殷切的期望。
再比较以下一组句子的优劣:
(5)世界上最刚强的事物是山,每当我们迷惘惆怅的时候,每当我们迷失人生航线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山那里得到启示;世界上最柔软的事物是水,每当我们苦闷的时候,每当我们难受的时候,我们可以从那里润洗心灵。人生在世,我们应该追求的也就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沉稳,气势巍峨;智者,乐水的灵动,温婉柔情。在我们的人生追求中,曾迷惘过,失意过,伤感过,是山的沉稳稳住了我们那颗浮躁的急功近利之心。在我们的人生航道上,我们曾痛苦过,彷徨过,消沉过,是水的灵动滋润了我们那颗脆弱的心灵。有山的沉稳,我们想到了“包羞忍辱是男儿”,有水的灵动,我们体会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带着仁者的叮咛,带着智者的祝福,背上行囊,我们寻觅着青山绿水……
(6)使用了引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文采斐然,读来如品饴糖,久而弥甜。
由此可见,修辞好比是调制菜肴的味精,巧妙地运用会使你的文章味美津然。在中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辞格,比喻、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引用、设问、反问,都可以增添色彩。修辞的表达效果各不相同,比喻是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不够熟悉的事物,其效果是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富有气势,使朗读更加流畅;夸张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偶使句式整齐,增加文学色彩;对比使描写的两个对象特点更加明显地突出;引用增加文学色彩,增加文化内涵;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反问强调作者的观点。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高考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
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它一出现,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一、比喻的作用:
因为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所以,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除了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外,还能把深奥的道理、抽象的事物,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独特作用。它既适用于议论文,也适用于记叙文。
二、运用比喻的几种形式:
1、直接博喻式——势如破竹
博喻 ,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例2、书有香味吗?有,当然有。书的香味与其他味道不同,只有透着书卷气的人才能嗅得到它。最宜月夜,秉烛窗前,手持书卷,自会有淡淡的馨香飘入你的鼻孔,让你的神经为之一振,头脑因之而清醒,似荷香,似菊香,似秦汉兵剑,魏武长缨,似太白的潇洒,易安的发香。 (2006·全国·满分《我爱书香》)
作者将书香比喻成“荷香”“菊香”“秦汉兵剑”“魏武长缨”“太白的潇洒”“易安的发香”等,一连串的比喻淋漓尽致地阐述了书香的魅力,引入入胜。
练习一:用直接博喻式以“风度”为话题写一段比喻。
如果我们再以这些博喻句作为文章的骨架,就可以巧妙地组成一篇新奇的佳作了。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
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
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
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所比拟的精神力量。“人只是火花,被信念从今天送往明天。”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
戈多是理想。“少年的梦想是风的梦想,青春的思念是长长的思念。”这是北欧海员远航时所唱的歌谣,当我们踏上人生征程之时,也应想想,自己是否已准备好理想要去实现。人如果没有理想,便将陷于无边的空虚与等待中。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
戈多还是道德。在我们踏上人生的征途之时,切不可忘记当怀有一颗善良的心、带着道德上路。古人欲立身立业者,必先立德。德如风,功业如草,风在上,草必靡,无往不利。现代的人过于重利而轻义,以致缺少彼此的信任,内心怎能不感到孤单、有所希冀呢?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
戈多其实从未曾离开过我们,戈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匆匆于人世,忙碌于琐碎,以至于连风的感觉时刻在从手边溜走。真正在等待的,其实是戈多,戈多一直期望着人们能尽早发现他,使人重归心灵与肉体的统一。
戈多今天已经来了,但愿人们能把握戈多,使他明天不至于再次离我们远去!
这篇作文的骨架是这几句话:戈多是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戈多是信念;戈多是理想;戈多还是道德。很明显,文章是用这几个比喻来连缀全篇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博喻连篇了
博喻连篇,说起来比较新奇,但其实并不难掌握。
作文教学写作思维训练
练习基本功,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事。
一、先练习写一人一事
有些人常常说:“我有一肚子故事,就是写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若追问他:那些故事中的人都有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告诉你的尽是一些新闻,一些事情,而没有什么人物。实际上他并没有一肚子故事。尽管他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的身边溜走了;他只记下了一些破碎不全的事实。
要想把文章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能熟练地驾驭文字,写作时就不能得心应手。有些书法家年老目昏,也还能写得很整齐漂亮。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心应手,就是因为他们天天练习,熟能生巧。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正确、详细,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
二、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
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虽不记,也能抓住要点了。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
不要看轻这个工作,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人,有他的思想、感情、面貌、行动……,一件事物,有它的秩序、层次、始末……,能把它逼真地记下来并不容易。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因为做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要想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
三、把语言练习通顺
下功夫把语言写通顺了,也是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基本功。语言不通顺,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有些人,确实有一肚子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他向人谈讲时,谈得很热闹;可以写出来,就不那么动人了,这就是因为在语言方面缺乏训练,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
文字要从多方面来练习,记日记,写笔记,写信……都是锻炼文字的机会;哪怕写一个便条,都应该一字不苟。
写文章,用一字、造一句,都要仔细推敲。写完一句,要看看全句站得住否,每个字都用得恰当与否,是不是换上哪一个字,意思就更明显,声音就更响亮,应知一个字要起一个字的作用。一句,一段写完之后,要看看前后呼应吗,连贯吗?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必须前后呼应,互相关联。
文章写完之后,可以念给别人听听。念一念,哪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都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
四、文字要写得简练
什么叫做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得多。举一两句做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
简练须要概括,需要多知多懂。知道一百个人,而写一个人;知道一百件事,而写一件事,才能写得简练。心有余力,有所选择,才能简练。譬如歌剧演员,他若扯着嗓子喊叫,就不好听;他必须天天练嗓子,练得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就好听了。
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在写作者的各种心理因素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下面我收集了在写作中训练思维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篇一:如何在写作中落实写作思维训练
长期一段时间以来,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正如一首打油诗所说:“提起作文直摇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写完文章鸟巢头(乱作一团)”对此,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阅历浅、日常生活三点一线,远离热火沸腾、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生活单调乏味,缺少“活水”,写的文章“四不像”,缺乏分析能力,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等等。传统的作文教学研究智商较多,关注情商不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就写作题目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训练这一单一机械、枯燥无味的写作教学形式。也导致了学生的厌写。思维的能力差,训练不系统,训练目标模糊不清。因此,本人认为,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存在问题,应从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入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正式将“发展思维”确定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在实施本课题时,我尝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教学方式的模式。
首先,要先理清楚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是辨证的:二者密切相关,但又相对独立,思维促进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又把思维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我们知道,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而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又总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它又具有思想性。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所反映出的两种基本属性。语文为什么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因为它一靠语言,二靠思维。离开了语言和思维,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两种基本属性,但它们又是通过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更深层的本质或根本属性,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
在这里重点谈谈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主要应该几个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有人认为形象思维训练是小学写作训练的内容,高中作文训练不需要对此训练,其实不然,因为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基本地思维形式。也是人类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必须借助具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而展开。叶圣陶先生说:“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像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正就是思想干巴巴的。”
形象思维问题的实质是学生“形象感受一形象思维一形象表达”。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清朝名画家郑板桥画竹子的过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郑板桥酷爱竹子,房前屋后栽了很多竹子,夏天他躺在竹林里乘凉,观察竹子的各种姿态。秋冬季节,坐在房里,欣赏印在窗户白纸上轻轻摇曳的竹影,于是,婀娜的“园中之竹”便成了他的“眼中之竹”。作画时,那疏枝密叶的竹子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动的、静的便在他胸中活了起来,“眼中之竹”进而变成了“胸中之竹气他挥动画笔,或勾勒、或渲染,“胸中之竹’,便变成了他的“笔下之竹”了。这个过程,从客观事物到形成表象,再创造出形象,最后变成作品,经历了三个飞跃,即“形象感受一形象思维一形象表达”。
形象思维的培养,还可以在如何搜集写作素材这个环节进行,可以让学生通过新闻媒体,直观地了解画面、声音所带来的视听冲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直观映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华大地满目疮痍。通过让学生观看新闻、报刊,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大地震所带来的种种灾难形成思维,通过再现,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阅读文学作品时尤其需要联想和想象。作家靠联想和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而读者则靠联想和想象把文字中的内涵充分释放。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果教师只有对课文的分析,没有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描写进行想象,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对作品有主观的感性的切入。如文中写道:“这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其中的美妙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体味,那种清香的飘渺、幽远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如果没有进行想象,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只能是概念的,在阅读中就不会有情感的搏动和美的享受。所以,没有联想和想象的分析就像打水漂,那是在作品的“水波”上一擦而过而难于深入其里。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作者对作品的创造,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这样描写构思时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里的构思,就是想象力。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联想想象有着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功效,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感人的艺术形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联想想象的构思能力,更能独特地表达他们无比活跃的思想。
2、教学生发散的思维方法,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利于打破思维定势,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结果。可着重向学生介绍下面三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的思维方法。
(1)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把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对比分析,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想和引申,从而得出新意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写“认识自己”的文章,题目要求充分认识自己,表现自己个性。可引导学生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中未来的我”进行对比,分析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体现在哪里,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对自己个性的评价等等。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就不局限于“现在的我”。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流露真情实感,新意自出。
(2)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横断思维,通过联想把材料内的已知内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它内容要素联系起来思考,从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活动。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它不仅是打开思维的闸门,也是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法,不仅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也可能训练学生求同心理(这一点也不可忽视)。以雨为例,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中,体会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和冬天的雨是不同的,早晨的雨和晚上的雨是不同的,江南的雨和岭南的雨又是不同的。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与自己心中的雨形成横向联系,潜移默化中会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或直接经验,从而让他们在下笔前有更多选择。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与人们习惯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即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提出质疑,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日常的思维定势,在逆方向的思考中寻求新的思维领域,是作文创新的又一条有效的途径。下面以作文《班门弄斧》作例子。“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不自量力的表现。有学生的作文却为班门弄斧叫好,认为班门弄斧是胆识和勇气的体现,是用科学态度向权威提质疑,并提倡新一代青年要有班门弄斧的精神。这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打破了思维定势,视角独特,令人耳目一新。逆向思维运用得好,答案常富有新颖性,是构思作文的一个极有杀伤力的招数。
总之,对中学生思维的培养要一以贯之,尽管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适时适度,给学生以创新的冲动和萌芽是可以做到的。
篇二: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我们惯常的作文教学,大多将重点放在积累语言上,放在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和训练上。其结果,是学生写出了比较规范的作文,但规范得不乏千篇一律之嫌,很少能从中读到新意读到青春的朝气和灵性;也有些作文看起来形式新颖,语言华美,但深入进去读,读出来的总有那么多言不由衷、提前成熟和似曾相识,缺少真情实感。如果作文中缺少了真正的思考,也就缺失了生活的气息和让人反复回味的余韵。可以说,选材的重复陈旧、思维的僵化肤浅,已成为学生作文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多种形式的激发、引导和挖掘,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敏感起来,有力起来。
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的核心是思维,而不是语言,语言只是思维的外衣。细想想,在写作过程中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修辞的运用等这些遣词造句的'细节,无不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写作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思维披上语言文字的外衣的过程。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对事物的认识深入了,才可能写出情感真实、有思想有意蕴的作文来。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呢?
借助“感悟”让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
1. 填写“点睛之笔”,进行专项训练。
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因此,感悟常常会体现出作文的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力量。作文中的感悟通常用三两句话来表达,被称为画龙点睛之笔。如果学生缺失了思维的深度,要写好这样的点睛之笔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我们可以通过填写点睛之笔的做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
具体的作法,就是选一篇感悟式的文章,将画龙点睛之笔省掉,让学生读文章,然后用点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并补写出来。之后互相交流讨论所写感悟的优劣,最后亮出原作的点睛之笔,再让学生将其与自己补写的相比较。在填写——交流——与原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便会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由肤浅向深刻掘进。这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深刻起来的专项训练。
2. 同“材”异构,感悟生活。
从同样的生活中选材,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差异却很大,让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提炼构思的,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进行一段时间以后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小的启示。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在语文课上写过一篇日记——《老师的裙子》。多年以前,我曾经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条长裙,几年后开始流行短裙了,我就把那条长裙重新裁制,做成了一条当时比较时尚的短裙。那天我穿着刚刚做好的短裙走进教室,故意很招摇地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摆了一个POSE定格在讲台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我身上。我拎了拎裙子下摆的一角问:“老师的裙子好看吗?”“好看!”有的是真心欣赏,有的是随声附和。“那你们猜猜多少钱买的?”对于孩子们给出的每一个价钱我都表现出不屑,还不时吹嘘:“你摸摸这手感!”“这可是今年的新款!”最后我又故弄玄虚地说:“告诉你们吧,这条裙子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当时学生的表情丰富无比,瞪眼的,伸舌头的,摇头表示不相信的……过了足有半分钟的样子吧,我恢复了平日上课的常态,把这条裙子的原委告诉了他们。然后让他们以《老师的裙子》为题,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日记。写完后当堂进行交流。同样的内容,学生表达的主题却多种多样:这是有趣的一节语文课,老师很节约,老师的手很巧,老师很有生活情趣,原来老师没有撒谎——老师很聪明,衣服融入自己的创意穿着才更美,节俭未必就不美……经过讨论比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节俭未必就不美”的主题更有深度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思考、写作与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很活跃,而且在趋向深刻方面得到了训练。
教师写下水文非常必要。教师也和学生写同题作文,也读自己的文章,向学生暴露自己写作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水平毕竟要比学生高一些,对他们的引领作用就会更明显。八(一)班的王雷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就写到:“当老师念她自己写的作文的时候,不仅是我,全班同学都很入神,那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现在,即使我看到一件很平凡的事,一种极平常的现象,也往往会产生莫名的感受、莫名的震撼。我想,或许是老师影响了我吧。”
今天关于“作文训练的内容有哪些”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